鱼藤酮在农药应用中的专利技术综述
鱼藤酮(rotenone),又名鱼藤精,是农业领域重要的传统生物农药之一。1848年,Oxley最先报道了从毛鱼藤()的根部提取出鱼藤酮可以用作杀虫剂使用,自此鱼藤酮作为杀虫、杀螨剂和鱼毒剂开始在亚洲和南美洲使用[1-2]。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们分离纯化得到鱼藤酮化合物,并确定其分子式(C23H22O6)和结构式[3-5]。鱼藤酮能防治多种害虫,还能抑制某些病原孢子的萌发和生长,或阻止病菌侵入植株。现有的非专利文献对鱼藤酮的研究较为全面,专利保护是真正能体现鱼藤酮在实际中应用价值的重要体系。本文以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CNABS和外文数据库VEN的专利文献为基础,采用关键词和分类号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获取初步检索结果后,人工将明显噪声去除,专利检索日期截止到2018年5月25日。针对鱼藤酮在农药应用中的全球专利申请量趋势、主要来源国家/地区的申请量、申请人类型(中国)、主要技术主题申请量、重要申请人等信息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服务于应用。
1 全球专利申请量趋势
鱼藤酮在全球的最早专利文献出现在1926年,在1926—2000年的七十多年间,鱼藤酮专利数量处在增长的延滞期,每年的专利申请量未超过10件。中国于1989年出现了第一件关于鱼藤酮的专利申请,之后的数年间专利的申请数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低位。进入21世纪后,鱼藤酮的专利申请数量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但也出现了短暂的回落,而鱼藤酮的中国申请量与全球专利申请量的趋势相吻合(图1)。
2 主要来源国/地区的申请量
图1 全球及中国申请量趋势
图2 鱼藤酮专利全球主要来源国(占比%)
图3 全球主要申请人排名
专利的地域排名可以显示出不同国家/地区对鱼藤酮的创新研究程度。从图2可以看出,虽然中国(CN)的专利申请时间晚,但鱼藤酮农药方面的专利申请总量在全球范围内居首位,达到34.6%,其次分别为美国(US)17.9%、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15.6%、英国(UK)6.2%和日本(JP)4.9%。鱼藤酮农药方面的国内专利申请数量最高的为广东,天津、江苏、广西、山东、安徽和浙江等省区市紧随其后。
3 全球专利申请重要申请人排名
从全球范围看,鱼藤酮在农药应用中的专利申请人排在前九的均是企业和科研院所,农业领域传统的优势研发公司依然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中杜邦美国以数量优势占据第一,美国陶氏益农、拜耳公司和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分别位列第2、5、6名,前五名申请人的专利数量并没有呈现两极分化的巨大差距。中国的高校对鱼藤酮的研发也具备相当的实力,华南农业大学和南开大学是中国关于鱼藤酮农药应用的主要研发者,其专利申请量分别位列第3和第4(图3)。
4 申请人类型构成(中国)分析
图4 申请人类型构成(中国)
图4 统计了鱼藤酮在农药应用中的中国专利申请的申请人类型,依据专利申请量,申请人类型依次为企业、大专院校、个人、科研团体和机关团体。专利申请人较为分散,并未出现申请量明显集中的情况,企业和大专院校是创新创造的主体。得益于中国对专利申请费用的减免政策,涉及鱼藤酮农药的专利申请中个人的专利申请量也具备相当的数量。
5 主要技术主题申请量分析
专利申请的技术主题可以展现现有的专利布局和发展情况。鱼藤酮在农药应用中的专利,涉及的技术主题主要为:①生物活性,包括杀虫、杀菌、杀螨、除草等诸多活性;②药用形式,按照活性成分的种类包括作为单独活性成分、作为活性成分的二元复配、三元及以上的复配,按照复配活性组分的类型包括与植物源组分复配、与化学组分复配和与微生物源组分复配;③提取工艺,包括以水为溶剂的提取和以有机溶剂为溶剂的提取;④剂型开发,包括乳油、悬浮剂、水分散粒剂、胶囊剂等;⑤鱼藤酮化学结构的改性。具体的鱼藤酮农药领域专利技术主题和数量见表1。
表1 主要技术主题分布注:某些专利申请涉及多个技术主题,则分别分入多个技术主题。images/BZ_45_190_1283_1219_1337.png202 148 33 11 10生物活性 5药用形式提取工艺243 183 188 137 65 10 54杀虫活性杀菌活性杀螨活性肥料杀线虫活性杀蜱虫活性除草活性驱虫活性驱蚂蟥活性杀虱活性植物生长调节剂驱蛇蝎活性单用二元复配组合物三元及以上复配组合物与植物源复配与化学药剂复配与微生物源复配溶剂水有机溶剂39 19剂型改进乳油剂悬乳剂微乳剂水乳剂水分散粒剂微胶囊剂images/BZ_45_190_2679_1219_2733.png5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