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粮食安全与农药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主要装中国粮。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更让世人对粮食安全问题越发警觉。当时,十几个粮食主产国宣布禁止粮食出口,国际粮食市场眼看就要无粮可供。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依靠到全世界买粮来消费是不现实的,也是极其危险的。总书记严肃地指出,粮食问题一剑封喉,保证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怎样才能算是保证粮食安全?有关部门权威解读为“三保”: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而这“三保”,与农药都有密不可分的直接关系。
1 保数量
保数量是基础。人可以吃差一点,但不能不吃饭,也不能吃得太少。粮食数量取决于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产量两个基本因素。在单位面积产量短期内难以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保证播种面积是保证产量的基础,稳定的粮食播种面积也给农药带来了稳定的需求。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主要靠科技,靠农业投入品的科技含量和贡献率。其中农药是个重要因素,没有农药的投入,病虫害四处作怪,粮食产量根本无法保证。中国历史上,由于蝗虫四处为害,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的情况历代都有。1958年,毛泽东主席曾到南开大学化学系参观敌百虫、马拉硫磷等四个生产车间。1962年,周恩来总理提出“重工业部门要保证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增产更多的化肥和农药”。当时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高度重视农药,说到底是农药可以消灭病虫害,保粮食产量,这对当时仍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中国尤其重要。现在农药产业绝非当年可比,农药供给已经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最近几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零增长并不是不要农药,农药仍然是保证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而是对农药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要杀灭病虫害效果好,而且还要低毒低残留。
2 保多样
保多样是基本要求。人不仅要吃五谷杂粮,还要吃水果蔬菜。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少了哪一种都有人不满意,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保多样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应有之义,也是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的现实选择。作为国土大国,各地的地形、气候、土壤环境不一,因地制宜种植多样农产品才能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现在大宗作物用药已经不成问题,但是小宗农作物由于区域性强、播种面积小,企业登记用药的积极性不高,个别小作物登记用药不足、甚至无药可用的局面没发生根本性改变。解决小宗作物用药问题,首先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小宗作物虽“小”,但站在全国的范围内看,一些小宗作物的总量并不一定“小”,用药总量也很可观,随着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一些企业会把着力点集中到“小”字上来。其次,当看不见的手调控市场无力时,正是政府看得见的手发力之时。一些地方政府、特别是边远山区适宜种植小宗作物的地方政府,把具有比较优势的小宗作物作为本地的主导产业,把开发登记小宗作物用药列入地方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共同发力,解决小宗作物用药短缺问题前景光明。
3 保质量
保质量是保更高层次的粮食安全。
保质量首先要保农产品基础质量。即在食用后对人体安全,在种植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无害。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基础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偶尔出现药害事故更多的是由误用、过量使用农药引起的,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不在农药本身,而是在农药之外。一是要净化市场环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二是要加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土地流转、托管、劳务服务等方式,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三是要加强农药经营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要能开对方卖对药,耐心细致地对种植户进行用药指导。
保质量其次要保品质。即保证农产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功用。大家都知道病虫害可能使农产品减产,实际上病虫害还会降低农产品营养成分和功用,恰当的施用农药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产量,还可以有效的保护品质。实验证明,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改善农产品品质有明显的作用。当然,过犹不及,过度施用农药也可能造成农产品残留超标和环境的危害。
保质量最后还需要树品牌。品牌可以为优质和高知名度的农产品带来溢价收益。近年来农产品品牌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不仅企业重视自己的品牌,地方政府也高度重视地方农产品公共品牌建设。企业重视品牌瞄准的是因品牌效应带来的溢价收益,地方政府重视公共品牌瞄准的农民致富和农业产业发展。建立品牌的基础工作在于管住农业投入品,其中农药是重要的一个要素,即需要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企业管住投入品比较好办,买什么?怎么施?谁来施?何时施?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政府管农业投入品,一般采取疏堵齐用、奖罚并举的方式,疏和奖表现在推荐农药产品名录和对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的补贴上,堵和罚表现在某些农药在品牌农产品等上的限制使用和对假冒伪劣农药的查处。无论那种手段,其目的都在鼓励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的使用。谈到农产品品牌建设不能不提到生物农药。业界普遍认可生物农药对食品安全和环境的保护作用,但几年前,生物农药叫好不叫座,这两年情况有了好转,今后对生物农药的使用情况还会更好。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品牌建设:一是好品牌可以带来溢价,售价超出甚至远远超出同类产品,尽管由于使用生物农药可能会增加投入成本,但品牌溢价除去增加的成本仍然会有盈余,企业才有动力使用生物农药;没有品牌溢价,赔本的买卖没人干,企业当然也就没有动力为使用生物农药增加成本。二是建设品牌要持续投入,为了获得持续的收益,企业一般会尽可能延长土地流转期限,通过采取生物农药来保持土质,使生物农药的“慢效应”得到发挥。如果土地流转期限短,手中的地马上就要交给别人去种,谁还有意愿去关注长期收益?当然也就不会有人使用生物农药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