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行业在发展中重塑新格局
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十四五”大幕即将开启,农药行业如何在未来五年再上新台阶,如何认识后疫情时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加快农药行业绿色发展进程,都是农药企业所面临的问题。面对新格局、新要求,农药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化危为机。由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农药高层论坛”近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会议邀请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部门负责人及业内专家学者与会,推动农药行业凝聚共识、共克时艰、共谋发展。
因势利导,把握行业新形势
“农药企业应多分析农业形势、经济形势、农药形势,研究当前我国的农村改革政策,紧紧把握大趋势,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掌握创新和发展的主动权。”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复杂新形势,原农业部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刘坚为农药产业未来发展指明方向。他还表示,农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决定于宏观经济形势变化,需要放在整体经济格局中思考和布局。
网络配图
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所长周普国在致辞时说,这次论坛是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抗疫取得新一轮胜利,中央确立“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在当前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农药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表现在:农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越发迫切,农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动能转换尤为紧迫,农药产业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愈加凸显,农药产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将始终敞开,农药产业迈入智能化、信息化的步伐迫在眉睫。周普国认为,构建农药行业发展新格局需要处理好创新与守正、市场与政府、供给与需求、国内与国际的关系,在辩证认识、深刻理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战略内涵的基础上,农药行业要在当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抢抓机遇、强基固本,以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外循环”促进“内循环”,在变局中开辟农药行业发展新格局。
勇于创新,制定行业新标准
我国是农药大国,非农药强国,非农药质量强国。农药产量列世界首位,但整体销售额仅占世界农化销售额的7%-9%。
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总农艺师季颖说:“我们应当转变观念,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创新技术,创出品牌,看齐国际标准,提供质量更佳的产品。”季颖介绍说,我国的新标准体系较旧标准体系增加了团体标准这一项,国家鼓励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产业技术联盟等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近年来,我国农药团体标准发展势头迅猛,我国农药企业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申请和批准数量持续增加。2010-2016年共有21家中国企业申请26个FAO/WHO产品标准,其中19个产品通过评审,其中包括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药—唑菌酯,成为中国企业成功申请的第一个新药产品标准。2018年FAO/WHO(JMPS)会议审议的28个产品标准,其中16个产品来自中国11家企业,这是中国首次占据50%以上评审产品席位。
除此之外,季颖提出农药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农药标准的制定涉及到应用范围、管理、评审等各个环节。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经制定了483种农药在356类食品中7107项残留限量标准,基本涵盖了我国已批准使用的农药和居民日常消费的主要使用农产品,农药品种和限量数量均首次超过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数量;制定农药残留以外的其他标准约1500项,包括基础与管理类、产品质量、生产与排放、使用、登记等各方面。
绿色可持续,瞄准行业新方向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面对当前形势,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副主任寇建平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2012-2018年,全国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逐步提高,指数从73.46提升至76.12,提高了3.63%。其中,资源节约保育、生态环境安全、绿色产品供给和生活富裕美好四个维度的指数均呈现正向增长。
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实现了良好开局,但总体看仍处于起步阶段。一是资源利用方式未根本改变,农业资源“先天不足”,利用方式还比较粗放,利用强度仍然偏高。二是面源污染和生态脆弱仍然存在,化肥农药利用率较低,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绿色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急待探索创新绿色价值的实现路径和机制,促进绿色与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形成相互强化的良性循环。四是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不足。绿色优质农产品、田园风光等绿色生态产品供给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要继续推进农业绿色生产,加强农业污染防治,保护与节约利用农业资源,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