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民发明家的心愿董邦荣和他发明的非农药
董邦荣,1945年11月9日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现苍南县),1961年在平阳六中毕业,后在金乡医院从医,文革后弃医务农,改革开放后从商。退休后,董邦荣在北京成立文化传媒公司,制作电视栏目《城市互动》节目。2007年,在一次去探望因农药中毒的农民同学的交流中,感触到农药对作物和农民的危害,萌发了是否能寻找到农药替代品的想法,于是开始潜心研究。在耗尽所有积蓄、忍受了来自各方面的冷嘲热讽之后,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2012年取得了成功!“非农药杀菌器”获得国家专利。尔后,再经过各个地方、各种作物、不同环境的实地试验,实践证明,非农药杀菌器可以达到替代或减少农药的效果。董邦荣曾于1990年写了一本长篇小说《走出雨季》,还被老家苍南县里说是因为长篇小说零的突破而当选为县文联副主席。偶有空余时,董老练习书法、聆听古曲,用他自己的话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止,工作不息。 2 0 1 2年 9月 2 6这 天,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农民发明家董邦荣在自己年龄已经高达6 8岁的时候,终于荣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非农药作物杀菌器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而为了这一刻,他辛苦拼搏了整整七年。据了解,现如今年龄已达7 2岁的董邦荣先生,目前是北京久丰绿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邦鸿农业科技研究院院长,北京久忆乡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他们生产的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已经在我国的山东、山西、河北和北京等地的农村逐步的打开了销路,现在,这种设备不仅越来越得到了农民兄弟的欢迎,而且,在山西,山东,河北等多个农委,农业局,蔬菜办小批量采购试用。近两年来通过非农药作物杀菌器生产出来的无农药蔬菜,也逐步被老百姓认识和认可,走上了广大群众的餐桌,受到了千家万户的欢迎。 少年优秀,立志成才 董 邦 荣 先 生,1 9 4 5年1 1月9日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现今叫苍南县)的一个农民家里,他自幼孝敬父母,关心妹妹,从小就喜欢学习。上初中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食不果腹,每天要步行2 4里路早去晚回,回来还得抓紧时间去割草喂猪,三年初中求学期间非常艰辛。1 9 6 1年,在他1 7岁的时候,顺利的从浙江平阳六中毕业。在当时,没有像现在的找工作一说,毕业就回家务农。但不甘现状的他,数次求当医生的伯父能给予学医的机会,其伯父终于为其在医院,以每天为医院挑水(当时还没有自来水)换取没有报酬的学习机会。经几年学成后,回乡当起了医生,还有点小名气,受到乡间邻里的赞扬。但不久,文革开始,红卫兵勒令不准行医,悬壶济世的梦想破灭,重又务农,安贫度日。 改革开放,成为最早的万元户 1 9 7 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董邦荣乘着改革的东风,埋在心里的梦想又萌动起来了!当时,温州地区有一部分善于捕捉商机的人,悄悄做起了各种小生意,有的开起了小工厂,如果能赚到一万元,就相当于现在的土豪了,雅号叫万元户!很了不起了。那时信息闭塞,谁有了好的信息就有机会赚钱。1 9 8 6年,董邦荣通过朋友得知,北京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药植所药厂正报批一种西洋参蜂王浆口服液的产品,尚未获准,而该厂因体制原因资金紧缺,进展缓慢。董邦荣认为这是个好信息,便经过三天长途跋涉赶到北京(那时温州既没有火车也没有飞机),经过和当时的领导一天的谈判,以十万元取得该产品的分厂生产资格。条件是,回去先交十万元,如果文号批下来,可以建分厂生产,批不下来,十万元不退。这可是一个非常冒险的大事啊!当时的十万元可是个大数目,万一批不下来,那可是要倾家荡产的!但董邦荣认为风险是和利润成正比的,毅然拍板决定。当不久该产品批文下达后,董邦荣召集了1 3个朋友共集资3 9万元,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建起了厂房,创建了苍南营养补剂厂,当起了一个农民企业家,被温州同行称为“董邦荣速度”。当年产值就达一百多万元,三年后达到了五百多万元。被列入温州百名经济强人,并获得巴西第3 2届国际博览会金奖。到了 1 9 9 0年,当时正值1 1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之前,他深受“健力宝”与洛杉矶奥运会合作的启示,通过当时的媒体宣布,向中国赛艇队捐赠六万元人民币和“耐力神”五百盒。当时,“耐力神”不仅成为了亚运会的标志产品,还为亚运健儿鼓了劲传达了正能量,囊括了1 3枚金牌。同年“耐力神”的产值就高达一百多万元,再次创造了企业生产、营销的奇迹。 锐意进取,不走寻常路 十多年前,董邦荣在老家浙江温州农村,去探望一位因使用农药中毒生病的小学同学。经过一番交谈才知道,这位老同学是因为长期从事农业劳动生产也就是自从小学毕业后就没有离开过家,一直是跟土地和农作物打交道,掐指一算已经4 0多年了。他在几十年的周而复始的种庄稼、种菜等从事农业生产,在每每遇到地里的病虫害猖獗时,该同学最熟练的也是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喷洒相应的品种繁多的农药来杀菌、灭虫。长期使用剧毒农药,久而久之,他自己的身体在不知不觉中被农药毒害、侵蚀。随着岁月的递增,农民同学农药中毒的接触数量有增无减,以致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就在弥留之际时,中毒同学用黯淡的眼睛看着董邦荣说:“什么时候我们农民种地要是不使用农药该多好啊!”也正是老同学这一句临终话语,成为了董邦荣发明创造的原始动力!那时的董邦荣无论在何时何地,尤其是每当夜深人静时想起发小发自肺腑的感叹,都会让董先生心痛不已、夜不能寐。是啊!想一想都可怕,如果没有一种可行性的无农药杀虫剂,人间不知还有多少农民兄弟姊妹的生命安全让人担忧!今天是自己的一位老同学因使用农药喷洒杀虫剂时中毒离开了人世,那么,明天不知又是哪一位农民兄弟再要重蹈覆辙!就在那时,董邦荣暗暗下了一个决心: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不管付出多少努力,一定要发明制造出一种不使用农药的杀虫喷雾器来,为农民兄弟做一点实事儿。况且这也是个阳光产业,利国利民。 据董老介绍,最初只是知道德国人在1 8世纪制造出了臭氧,在医学上,水处理方面等使用效果良好。理论上应该是可以用在农业种植领域的,但在国内还未见报道。至于哪个国家使用过,没有相应的报道和资料,也就是说再也没有任何可依托的数据和更多可用的信息。实际上,当时的臭氧杀菌还仅仅是存在于概念之间,相关研究也是一片空白。 为了方便研发,那时的董邦荣在浙江台州(台州是生产各种喷雾器及配件、零件的集散地)租用了当地招待所的一间住房开始了最初的科研工作,房子一租就是一年多。他先从台州市面上买来了很多用于生产臭氧的原材料,例如各种型号的发生器、水泵、气泵、水管、喷头、螺丝、以及使用的各种工具,开始了创新发明试验。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一年过去了还是不见半点成效,谁曾想,这是一个用钱的无底洞!接着又是两年、三年,眼看资金日益紧张,而样机还是做不到位,无法进行试用。这时已经九十高龄的老父亲对他说:“儿啊,你都快七十岁了,还搞什么发明创造,你要好好的保养身体,为父就你一个儿子,还等着你孝顺、等着你养老送终呢!你就别去敲敲打打、搞什么发明了。”说是这么说,但开明的老父亲在看到儿子日渐拮据的生活时,还是忍不住时不时的支持一些,从几百到几千的现金不等。董邦荣的几个同学和朋友每每在他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解决他的燃眉之急。而此时的研究在感觉上已经初见成效,虽然也还有家里和朋友在经济上的不断支持,但是比起日常的开销来说这些钱还显然是杯水车薪、捉襟见肘。怎么办?连起码每天一餐的方便面也快吃不起了,而离臭氧杀菌器真正的使用,不知是马月还是猴年?在那时的董邦荣看来,自己的前途一片迷茫、生活更是困顿。一次夜里,董老向一个老朋友去借钱,见面后彼此寒暄了近两个小时,临走时朋友才知道他是来借钱的。朋友马上给他的账户转了 5 0 0 0元,当时的董老暗暗高兴,又可以再买些原材料了。但不巧是朋友的卡是跨行的,这笔钱明天才能到董老手里。董老千恩万谢从朋友家出来后,腊月天一直步行了一个半小时才到家,因为当时他的身上只有8毛钱,连一块都不够,无法乘坐公共汽车。说到此时,董老手上正在燃着的卷烟的烟灰已落满茶几,好像又回到了那艰难的一刻。 “就这样靠借钱走下去吗?不行,我不能再走寻常路了!”董邦荣这样告诉自己。 卖房,一个新的念头有了,到底是“董邦荣速度”,很快,他把原先全家在北京二环以外三环以内的房子(一家四口的家)卖了一个高价,然后拿出4 0多万,在北京的六环外买了一套 9 0多平米的小产权房。这样,这位一心一意为创造的农民发明家用卖房和买房之间的差价,又开始了他的臭氧杀菌器的发明创造。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董邦荣耗时7年,前后花费了近千万元之后,为了实现一个农民兄弟的临终心愿,董老在常人难以支撑的精神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失败、经历了旁人无数次的冷嘲热讽之后,终于把理论上存在的臭氧杀菌器在现实中试验成功,发明、制造了出来!且在 2 0 1 2年获得了国家专利。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这页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上是这样陈述的:实用新型名称: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发明人:董邦荣,专利号:Z L 2 0 1 2 2 0 0 7 3 8 3 4.1,专项申请日期:2 0 1 2年3 月2日,专利权人:董邦荣,授权公告日:2 0 1 2年9月2 6日。本实用新型经过本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进行初步审查,决定授予专利权,颁发本证书并在专利登记簿上予以登记,专利权自授权公告之日起生效。本专利的专利权期限为十年,自申请日起算,专利人应当依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缴纳年费。本专利的年费应当在每年3月2日前缴纳。未按照规定缴纳年费的,专利权自应当缴纳年费期满之日起终止。专利证书记载专利权登记时的法律状况。专利权的转移、质押、无效、终止、恢复和专利权人的姓名或名称、国籍、地址变更等事项记载在专利登记簿上。2 0 1 2年 9月 2 6日。 军功章,夫妇俩一人一半 董老的原配夫人过世后,他过了几年的鳏寡日子,原本打算就此独自生活下去,谁知道在十几年前一次朋友聚会上,有缘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梁吴转。董老比夫人年长2 6岁,他们婚后育有一子,现在已经1 2周岁了。据董夫人介绍,他们婚后十四年一直过着朴实的日子,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架。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是如此。董夫人说,男人嘛,就应该以事业为重。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就是缺少科研经费,该借的都也借遍了,我妈看到我们生活困难,也时常接济着我们一家。当时的困难是极大的,该吃的苦也都吃了。最苦的日子是在2 0 0 9年和 2 0 1 0年这两年。那时,每当借到一笔钱后就先给老董一大部分,以便解决部分科研困难,能使发明继续进行。在这方面我自始至终都是支持丈夫搞研发的。一般家里只留下借来钱的一小部分,我就先把最重要的粮食、油盐酱醋买回来,一家四口先有个吃的。董老年纪大了,天天动脑子、用体力搞发明,经常也吃不到什么有营养的食品,那个时候,大多数吃的是稀粥拌糖,他经常一日三餐都是这样,老董的体重都降到了1 0 8斤。 大人熬一熬就过去了,最苦的是孩子。记得小儿子三岁的时候,说了好几天想喝娃哈哈,那时老董一个人在台州做实验,好长时间都还没有寄来生活费,当时我身上也是身无分文,所以就假装听不见,结果很懂事的儿子就很无奈的对着墙壁说,想喝个哇哈哈也喝不上!这时,董夫人话锋一转说到,虽然物质上苦一点儿,但我心里面可一点都不苦。每天晚上不管多晚,老董都会打个电话回家来,这样我的心里就比较踏实一些。此时的董老含情脉脉的看着妻子说:“她特别善良,心好!假如换一个人的话,也不会向她这样始终如一地支持和鼓励我,说不准早几年就跑掉了,不会跟着我这个老头子走下去。因为,这个科研项目不确定性太大了!。所以,如果我有一枚军功章的话,那么这项荣誉要有一半甚至是一大半都属于我的妻子。总之,只要你对一件事有着执着的坚持和坚定的信心,再用极大的毅力去完成,那么相信总会达到你想要的目标。此前在家人的支持下,我用了前后7年终于完成了这个项目。未来还要延伸到其他领域,比如养殖业、水产业,园林,农场、环境消毒等。“ 科学,需要实事求是 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做成之后,如何才能知道它能杀死蔬菜上的病害呢?董老在接触了无数个农民后,终于有一位农民愿意提供2 0平米的一块儿蔬菜地用来做实验,前提条件是:假如蔬菜使用了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喷洒臭氧后死掉了,那么,董老就要全额赔偿他的损失。两个月后,这块使用了臭氧杀虫器的菜地不仅菜蔬长势良好,而且最后还卖了一个好价钱。这期间董老像一个真正的农业专家一样,几乎天天蹲在菜地里仔细的观察,蔬菜上面虫子何时生长、何时繁殖、用多大剂量的臭氧才能既杀灭虫害,又不伤到蔬菜的叶茎,类似这样的实验,董老跑了好几个省,又是两年多的奔波与坚持,在丰富了实验成果的基础上集合了第一手新资料。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使用了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喷洒臭氧后,除了农作物长势好、结果大之外,它还有利于改善土壤,稀释农药残留物。 深得专家肯定,未来的路还长 王乐义,现任寿光市孙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寿光市政协常委、寿光蔬菜协会理事长。全国劳动模 范, 第 1 5、1 6、1 7、1 8届全国人大代表,1 9 8 9年,他带领村民率先在寿光试验成功了日光温室蔬菜种植生产技术,并引发了寿光乃至全国的蔬菜“白色”革命 。前年王乐义见到董邦荣后,充分的肯定了董老发明的非农药作物杀菌器,并称作这是第二次农业革命。现在董老在台州建设有一个1 0 0 0平方米的厂房,主要用于科研和非农药作物杀菌器的加工生产。 目前人们聚集在一起,往往聊得最多的是有关环保和绿色发展的话题。关于生态环境,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多次提及,“我们要持之以恒,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久忆乡绿色基地见到董邦荣,听到他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又要准备上新项目、新科研,以满足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和广大农户的需求。这就是董邦荣和他发明创造的故事,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精神矍铄的农民发明家。
下一篇:没有了